咏怀八十二首·其十七
阮籍〔魏晋〕
独坐空堂上,谁可与欢者?
出门临永路,不见行车马。
登高望九州,悠悠分旷野。
孤鸟西北飞,离兽东南下。
日暮思亲友,晤言用自写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,谁是可以与我欢颜笑谈的人?
出门就对着那条通往远方的长路,但却不见亲友的车马从此经过。
登高极目远望,只见悠悠的江河把大地分割成一块块的旷野。
一只倦鸟独自向西北飞去,而我却像失群的孤兽孤独地来到了东南方。
在这暮色苍茫的时候我格外思念远方的亲友,只能用自言自语来排解忧愁。
注释
临:对着。
永路:长路。
九州:我国古代分为九州:冀州、兖州、青州、徐州、扬州、豫州、荆州、梁州、雍州(见《尚书·禹贡》)。此处指极目远望。
离兽:失群的孤兽。
晤言:对
创作背景
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,原有雄心壮志。曹魏后期,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,他们大肆屠杀政治上的异己人物,造成异常黑暗、恐怖的政治局面。阮籍随着政治风云日趋险恶,只得放弃了自己的雄心,用佯狂的办法来躲避矛盾,终日饮酒,不问世事,“发言玄远,口不臧否人物”。虽避免了杀身之祸,但内心极端痛苦。史传记载他“率意独驾,不由径路,车迹所穷,辄恸哭而返”。他把这种痛苦与愤懑在诗歌中用隐晦曲折的形式倾泻出来,就是这组《咏怀八十二首》,此诗为其中第十七首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吴小如 等·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·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2
简析
《咏怀八十二首·其十七》是一首五言古诗。此诗先奠定全诗孤独的情感基调,透露出对知音难觅、无人共赏的淡淡哀愁;后视角由室内转至室外,诗人走出空堂,面对的是漫长而空旷的道路,不见车马往来;接写登高所望辽阔之景,反衬出个体的渺小;再以孤鸟与离兽的形象,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离别的氛围;最后直抒胸臆,说格外怀念远方的亲友,渴望与他们相聚,共叙衷肠。然而,现实却让他只能以笔为媒,聊以自慰。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在黑暗政治环境中保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体悟,是一曲动人心弦的心灵之歌。
阮籍
阮籍(210~263),三国魏诗人。字嗣宗。陈留(今属河南)尉氏人。竹林七贤之一,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。曾任步兵校尉,世称阮步兵。崇奉老庄之学,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。阮籍是“正始之音”的代表,著有《咏怀》、《大人先生传》等。 64篇诗文 742条名句
有会而作
陶渊明〔魏晋〕
旧谷既没,新谷未登,颇为老农,而值年灾,日月尚悠,为患未已。登岁之功,既不可希,朝夕所资,烟火裁通。旬日已来,始念饥乏,岁云夕矣,慨然永怀,今我不述,后生何闻哉!
弱年逢家乏,老至更长饥。
菽麦实所羡,孰敢慕甘肥。
惄如亚九饭,当暑厌寒衣。
岁月将欲暮,如何辛苦悲。
常善粥者心,深念蒙袂非。
嗟来何足吝,徒没空自遗。
斯滥岂攸志,固穷夙所归。
馁也已矣夫,在昔余多师。
招隐二首
左思〔魏晋〕
杖策招隐士,荒涂横古今。
岩穴无结构,丘中有鸣琴。
白云停阴冈,丹葩曜阳林。
石泉漱琼瑶,纤鳞或浮沉。
非必丝与竹,山水有清音。
何事待啸歌?灌木自悲吟。
秋菊兼餱粮,幽兰间重襟。
踌躇足力烦,聊欲投吾簪。
经始东山庐,果下自成榛。
前有寒泉井,聊可莹心神。
峭蒨青葱间,竹柏得其真。
弱叶栖霜雪,飞荣流余津。
爵服无常玩,好恶有屈伸。
结绶生缠牵,弹冠去埃尘。
惠连非吾屈,首阳非吾仁。
相与观所尚,逍遥撰良辰。
种瓜篇
曹叡〔魏晋〕
种瓜东井上,冉冉自踰垣。
与君新为婚,瓜葛相结连。
寄托不肖躯,有如倚太山。
菟丝无根株,蔓延自登缘。
萍藻托清流,常恐身不全。
被蒙丘山惠,贱妾执拳拳。
天日照知之,想君亦俱然。